

【專題記者涂葦慈、黃郁期、劉信秀、徐佳渝、蕭佳宜綜合報導】轉開水龍頭便有水自來,沿管線流出的沁涼卻可能不全然是自來水。居住於台灣國境之南的屏東縣居民,平日生活用水多取自地下,飲用水則為礦泉水,或來自路旁的一座小加水站。1970年代起,政府開始推動使用自來水,直至今日,屏東縣自來水普及率僅達52.7%,遠低於全台平均(94.02%),在地下水受汙染、現代人重視用水品質的當今,屏東居民的用水習慣顯然受到挑戰。

圖/劉信秀攝
居民慣用地下水 屏東自來水普及率難提升

台灣自來水公司(以下簡稱自來水公司)每半年統計全台各縣市自來水供水普及率(註1),長久以來,屏東縣自來水普及率遠低於其他縣市。
註1:自來水供水普及率指行政區域內,實際供水人數占行政區域人數之比率。
計算方式:供水普及率=供水人數÷行政區域人數×100%。

此外,屏東縣也是全台各鄉鎮自來水普及率差距最大的縣市。縣內33個鄉鎮市中,恆春、東港、新園及車城的普及率超過90%,潮州、里港、鹽埔等八個鄉鎮普及程度卻未達5%。其中,位於屏東北部的九如鄉,自來水普及率甚至為0%,完全沒有任何家戶裝設自來水。
屏東地區的自來水建設,起步並不晚於台灣其他縣市。然而,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(註2)副處長邱憲龍表示,屏東居民多習慣直接抽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,認為沒有付費裝設自來水的必要,「當時候的地下水,它可能水質比較好,那民眾覺得,第一個不用錢,那第二,它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。」除自來水外,民眾能選擇使用當地豐沛的地下水,因此相較於其他縣市,屏東地區自來水普及率在數十年間並無明顯成長。
註2: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供水轄區含澎湖縣、大高雄地區及屏東縣。



優質地下水不再
受檢驗自來水成民眾新選擇
圖/劉信秀攝

直至2012年,有不肖業者(註3)於屏東縣萬丹鄉堆放大量「爐渣」(註4),導致地下水源遭到汙染,民眾漸對地下水質產生疑慮,也開始意識到裝設自來水的重要,邱憲龍提到,「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民眾慢慢瞭解,地下水不是安全的,它也有可能被汙染。」此外,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「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網」公告,2018年屏東縣共有11處「土壤地下水汙染場址」,汙染源包含重金屬及有機汙染物,顯示屏東地區地下水質已不再安全。
「早期這邊地下水非常的乾淨、都沒有雜質,現在它上面都有一層黑黑的垢,然後開始有一點點味道。」住在屏東縣南州鄉近五十年的倪榮城,形容家中地下水使用狀況。他表示,地下水中的雜質易殘留於家裡的洗衣機濾網,短時間內乾淨的濾網便會被染成黑色,必須頻繁更換。此外,倪榮城家中的水管也經常受異物阻塞,若未定期疏通,會造成浴廁水龍頭出水量小。基於衛生考量,他決定安裝自來水,以確保家中用水乾淨無虞。
邱憲龍表示,自來水公司所使用的原水(註5),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,才得以被取用、淨化。而經淨水場過濾處理的自來水,須通過60多項水質檢驗,才能被分送至各家戶。他也補充,各縣市環保局會定期檢測自來水水質,「(環保局)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定點、定時的去採樣,檢驗看送出去給用戶端的清水,到底有沒有符合水質標準。」經過自來水公司和環保局的層層把關,民眾的用水安全才得以獲得保障。
註3:地勇選礦公司2012年在屏東縣萬丹鄉租地堆置15萬噸爐渣,遭屏東縣政府處以罰鍰。(資料來源:環境資訊中心)
註4:爐渣是煉鋼、煉鐵廠燃燒煤、鐵砂、金屬礦物之後剩下來的殘留物。由於爐渣會產生高度的重金屬危害,所以按照環保署《廢棄物清理法》規定,鐵鋼廠產生的爐渣廢棄物必須經過專業的安定性質處理。
註5:原水取自天然水體或蓄水水體,如河流、湖泊、池塘或地下蓄水層等,作為供水水源。
為確保民眾用水安全,政府致力於提升全台各地自來水普及率。中華民國經濟部於2002年開始,根據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」,於屏東等缺乏自來水地區執行多項供水改善計畫,藉由舉辦公聽會、說明會,提供諮詢,讓居民瞭解使用自來水的重要性。此外,經濟部也於2014年訂定《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辦法》,祭出自來水安裝費用補助。屏東縣潮州鎮公所主任秘書王建元觀察,這項補助確實提升民眾裝設自來水意願,「你的接管在20公尺以下根本不用付錢,別的地方可能就要付個一兩萬塊,所以大家一定會想辦法趕快接。」
政府偕同自來水公司宣導後,各鄉鎮行政機關調查當地民眾接水意願,若同意接水戶數高於該鄉鎮總戶數六成,自來水公司將規劃開發各地水源、設置淨水設備及管線鋪設工程。然而,屏東縣因各鄉鎮村里地下水量、水質狀況不同,因此居民安裝自來水意願差異大。
政府推補助盼普及自來水 民眾接水意願成設置關鍵

屏東 鎮用水觀念不一
各地自來水推動進度落差大

圖/涂葦慈攝
